今年6月,太原市委市政府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推進會,對太原市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出動員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全市創建重點工作,舉全市之力,創文明之城,確保2020年太原市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根據安排,太原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2018年,突出重點、基本達標階段;2019年,提檔升級、全面達標階段;2020年,強基固本、全力沖刺階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圍繞為民創建、文明創建、全民創建、一體創建、全域創建等五個理念開展。一段時間來,太原市各縣(市、區)緊張有序推進創城工作,各縣(市、區)積極開拓思路,亮點頻出。
迎澤區組建“美顏戰隊”
為扎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積極營造全民參與創建的濃厚氛圍,引導轄區青少年主動參與、合力共建全國文明城市,迎澤區開展創意彩繪活動,組建“美顏戰隊”,號召轄區居民群眾、少年兒童積極參與,用涂鴉彩繪扮靚迎澤,助力創城。
小小的井蓋,大大的驚喜。在活動現場,孩子們三人一組,發揮奇思妙想,通過選材、涂底色、描輪廓、上顏料、修補殘缺部位等一系列巧手描繪,15個“灰頭土臉”的井蓋頓時煥然一新,待顏料晾干后,孩子們又在表面刷上一層清漆,以此達到防曬、防水、耐磨的效果。在孩子們的畫筆下每個井蓋都呈現出了不同的圖案及意義,有的傳達低碳環保的寓意,有的傳播文明禮儀尊老愛幼等傳統文化。五彩斑斕的井蓋吸引眾多居民們駐足觀看,紛紛為孩子們的創意點贊。
變電箱換新顏,“電力”四射。以前街上的變電箱都是單調的白色,有的上面還貼了大量小廣告,有的外表破損、掉漆,嚴重影響市容市貌。為此迎澤區依靠創城契機,組織志愿者為轄區內變電箱進行美容。志愿者們手拿畫筆,細心勾勒,原本呆板、臟亂的變電箱去除了“牛皮癬”穿上新衣,瞬間“電力”十足、魅力四射,不僅美化了城市環境,而且成為宣傳城市文明的亮麗名片。
創意手繪墻,文明風景線。迎澤區文廟社區發動群眾,發揮志愿者的專業特長,手繪了“關愛未成年人成長、托起明天的太陽”與“傳承優良家風、弘揚傳統美德”為主題的墻繪,采用噴繪形式繪制了“圖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和“防火自救知識”等內容的宣傳墻,讓原本斑駁的墻面變成了傳播文明的風景線,受到了廣大群眾的贊譽。
迎澤區“美顏戰隊”的美顏行動不僅美化了城市環境,而且讓居民群眾深切感受文明就在身邊,使創城更加深入人心,也把創城工作向更精致化推進。
陽曲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省領先
搞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是實現村容整潔的關鍵環節,對于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建設美麗鄉村有著重要的意義。日前,陽曲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PPP項目被列為山西省第五批省級PPP示范項目。
鄉鎮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建設與運營管理含有:鄉鎮農村保潔,服務人口10.44萬人;鄉鎮農村垃圾收運,非采暖季(7個月)生活垃圾85噸/天,采暖季(5個月)生活垃圾308噸/天,全年垃圾收運量64050噸/年;存量垃圾治理,存量垃圾量18.3萬方;垃圾分類宣傳。投資運營模式為PPP模式,運營服務年限為16年(1年建設期+15年運營期)。
該項目的清掃保潔服務區域為陽曲縣4鎮(黃寨鎮、大盂鎮、東黃水鎮、泥屯鎮)、6鄉(高村鄉、侯村鄉、凌井店鄉、西凌井鄉、北小店鄉、楊興鄉)的集鎮和村莊,服務人口10.44萬人。
根據鄉鎮村莊的布局情況,配置保潔人員420名,由保潔人員負責各鄉鎮農村的清掃、保潔和垃圾的清理;一線保潔人員均配置有電動保潔車;制定專業的作業管理流程,提高作業人員的作業效率;保留原有的作業人員,聘用各鄉鎮有勞動力的貧困人員,推進區域的精準扶貧工作;統一為一線作業人員配置勞保用品、清掃用具,并提高員工福利待遇,進行系統化的培訓,打造一只專業、穩定的保潔隊伍;建立標準化的管理制度、作業制度、巡查考核制度,對作業人員進行考核激勵,提高全員的作業積極性。該工程的實施將建立完善陽曲縣的清掃保潔作業體系,大幅提升陽曲縣各鄉鎮農村的環境衛生水平,實現全縣鄉鎮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小店區施劃非機動車文明停車線
背街小巷作為城市的“毛細血管”,與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密切相關。街巷里非機動車輛亂停亂放,會導致大規模交通堵塞,為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提升背街小巷市容面貌,鞏固創城成果,小店區執法局施劃文明停車線,規范管理非機動車輛停放。
小店區組織執法人員對轄區非機動車輛停放情況進行了全面的督導排查。為合理利用道路停放車位資源,緩解停車設施不足和停車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本著方便居民、保證暢通的原則,在不影響行人通行、保障道路暢通的前提下,采取“邊劃線、邊規范”的方式。針對轄區內人流量大、交通易發生擁堵的永康社區和汾東社區,因地制宜,實地查看,確定出自行車、電動車等非機動車停放車位線的具體位置。
從9月1日開始,經過為期五天的實地考察,制定出合理的施劃標準。截至目前,停放區域已全部劃線完畢,共施劃了10處便民非機動車停放區域,可以停放200余量非機動車。并且在車輛標識線施劃的同時,為避免所劃停車線“形同虛設”,小店區執法局加大巡查次數和疏導力度,積極引導居民規范停放,培育良好的停放習慣,營造良好的停車秩序,使轄區內整體秩序規范整齊。
此次規范管理非機動車輛停放,小店區執法局不僅確保按時完成整治任務,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實行常態化管理,切切實實讓小店背街小巷“靚”起來,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杏花嶺區打造特色街道
為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正能量在轄區范圍內的廣泛傳播,推動轄區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大踏步前進,從8月下旬至今,杏花嶺區將桃園一巷南二條、杏林一條、桃園一巷南三條分別定為好人街、家事家風街和誠信街,并組織專人對其進行了打造。截至目前,三條小巷共計彩繪18個畫面,粉飾電表箱12個,懸掛公益廣告展板38組。
學習身邊好人,共建美好家園。在桃園一巷南二條,粉刷一新的墻面和各式鮮艷的標語讓人眼前一亮,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愛崗敬業等各類好人標準時時處處影響著過往群眾。在桃園一巷南三條,孝親敬老、勤儉節約、廉潔自律,多條好家風、嚴家規讓居民們駐足品讀。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在杏林一條,誠信為本、信譽為尊等公益廣告和不忘漂母、曾子殺豬、立木取信等各類誠信小故事點綴于小巷墻面。
三條特色小巷的成功打造不僅扮靚了桃園片區,更是為轄區今后的創城工作開展提供了好的模板、好的示范。

|